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思政课提质增效,2月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开展了2025年春季学期的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此次备课会由习概论教研室主任李继奎主持,柏雪、卢伟伟担任主讲人,全体专兼职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教学思路。
柏雪老师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四“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进行了备课思路分享,在教学内容上,她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其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同时也深入探讨了其失败的原因。在教学方式上,柏雪老师使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卢伟伟老师围绕专题五“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的理论逻辑和教学案例展开阐述。以爱因斯坦、鲁迅、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对于国民性的探讨引出“精神自立是民族独立的前提”这一观点,从而导入本章关于开启思想解放必要性的探讨,并通过知识点的串联对本章节重难点内容进行详细阐释。教学过程运用了任务驱动、视频讲授等多种教学方式,进一步增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有效提升了学生课堂主体性和学习自主性。
主备结束之后,与会老师进行了深度交流和讨论。金川老师围绕“厘清近代中国的两大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对于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展开了深入分析;贡媛媛老师强调理论与历史结合的重要性,提出纲要课教师要学会借助历史的实践进程、数据分析等史料去服务于理论的讲解,因此授课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教材,需要通过拓展阅读来实现史论结合;胡道明老师则强调纲要课的讲授必须升华到价值观的培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古今对比,通过历史史实的讲述与时政热点的分享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真正坚定“四个自信”。
本次备课会讨论氛围热烈而浓厚,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而且从中汲取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撰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卢伟伟;审稿、核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梅梅;编辑:党委宣传部 姜楠)